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1:2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晓婷
为搭建传统作家与影视企业深度对话平台,探讨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的路径与创新模式,推动优质文学IP与影视产业资源精准对接,4月24日下午,“文脉传承·光影新生”文学与影视跨界对话暨浙江文学榜(2021-2023)上榜作品影视转化推介会(第一期)在中国网络作家村·天马苑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办,中国网络作家村、浙江省之江剧本创作研究中心承办。
省委宣传部、省作协、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视协相关同志以及浙江文学榜(2021-2023)上榜的10位作家,30多家相关影视创作机构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省作协党组书记叶彤在致辞中指出,文学与影视虽是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又构成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对文学作品的演绎也是对文学文本的阐释和意义的再次建构过程,高质量影视改编对文学具有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叶彤表示,浙江从来不乏好故事、好作家,省作协也将深耕源头内容,大力扶持激励浙产文学精品创作,同时着力搭建浙江文学作品转化推荐平台,形成各门类艺术互文、共振,借此机会推动已经完成的文学文本成为动态的具有无限延伸可能性的优质IP。
省作协党组书记叶彤
现场,浙江文学榜(2021—2023)上榜的10位作家一一上台,对自己的作品做了推介。
《寂静之声》,方格子的首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家族血缘作为结构叙事的单元,通过造纸世家顾家四代人的人生际遇,以及与苏家纠缠延伸的爱恨情仇,将历史与现实、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勾连起来,展现了生命化叙事的百年风云。
《离觞》,舟山作家杨怡芬历时十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也发生在舟山,截取1950年国民党溃逃台湾前夕的历史断面,书写动荡时局中青年男女的生存与爱恋,成功刻画一批在自己的时代局限里,挣扎着走出一条独立之路的女性群像。
萧耳的长篇小说《鹊桥仙》,一部书写江南小镇的性灵之作,小说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背景,以四位发小的成长史和心灵回忆录的形式,交织追忆了栖镇两代人的情感故事。古镇、古运河、水码头、夜航船、枕河老房子、小桥流水、吴越腔调、嗲嗲糯糯的声音,构成了小说的意境和怀旧情调。
萧耳推介《鹊桥仙》
东君的中篇小说《上海为什么没有山》关注主人公苏曼与父亲、进入她生活的几个男人以及两个儿子之间的关系。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不同的彼此无法照见的“山”,但在苏曼的努力下,一个分崩离析的家一点点聚合起来。
生于新疆的作家杨方,作品大多以新疆为背景,中篇小说《澳大利亚舅舅》以新疆为故事发生地,用典雅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讲述了羊毛胡同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从大的时间跨度中截取了亲情、友情、爱情、婚恋、民风、故乡、远方的影像片段,进而连缀成全场景式的民间风物的图景。
黄立宇的中篇小说《马厩岛》,呈现了一场关于友谊、冒险与人生抉择的心灵之旅。三个城市青年怀着对岛屿的温情幻想,登上了一个叫马厩的岛屿,并认识了三名异乡年轻女子。在荒凉的孤岛上,似乎要上演英雄救美的故事。三个原本亲密无间的好友,经历生死后,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加那利,三毛和荷西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袁腾的中篇小说《加那利》,以其细腻的情感叙述,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与反思的故事世界。萧闻青对加那利群岛的痴迷不仅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也映射出他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变化的向往。这种兴趣与现实的学术形象、家庭责任形成鲜明对比,导致了他与妻子关系的疏远。小说中的怪异声音与时差现象,促使萧闻青反思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引发深刻内心变化。
丁小宁的短篇小说《我以为我是人》,从化工厂的意外爆炸事件写起,主人公李云杉在爆炸事件中严重受伤,精神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甚至有了自我预约火化的念头。后来,从殡仪馆返回医院的路上,他救起了一只幼犬,给他起名为小李……小说书写一个人与一条狗之间关系,呈现出一种错位的荒诞感,借此思考人的存在与生命的意义。
池上的短篇小说《菩提》,以细腻准确的描写,呈现出女性在生活中的困顿与挣扎。不同代际的三位女性面对各自的困境和艰难,或逃离,或自我内耗,从多个切面表达女性的生存状态以及自我探索。
赵雨的短篇小说《岭上》,写的是十八岁的“我”的故事:在奶奶撒手人寰之际,十八岁的他才知自己孤儿身世,内心沦陷的他在农历大年三十踏上异乡之旅。在雪天岭上的禅寺里,冥冥之中,他遇到了一位纯真女孩。小说写了两个命运相似的少男少女,他们在人世间心有灵犀的一次相遇与约定。
与会部分影视行业也作了现场分享。在交流互动环节中,作家与影视行业专家们进一步沟通,就后续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秦勇所言,浙江是文学大省,也是影视大省,在浙江这块文学创作的热土上,有许多值得深入挖掘的文本,同时浙江在影视创作上也有很大优势,提供了一流的配套服务,期待看到浙江文学与浙江影视更多的强强联合。
在现场,记者也了解到,浙江省作协、中国网络作家村与之江编剧村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合作,引入更多资源,构建文学影视转化链条,挖掘浙江本土优质文学IP,打通“浙产好故事”走向荧幕的最后一公里。
(图片由中国网络作家村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