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1:29:00
近日,贵州道真县一招商考察团队女子赤脚进入奥陶纪晶花池拍照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在招商引资面前,置自然遗产保护于不顾,暴露出当地政府部门错误的政绩观。
据了解,奥陶纪晶花池所在的洞穴形成于奥陶纪地层,距今约4.8亿年,其内部因独特的地质条件,形成了全球罕见的“雾化沉积”景观,被专家称为“洞穴沉积物基因库”。中国地质学会专家指出,人体皮肤油脂、指甲油等有机物会打破洞穴沉积物维持数万年的化学平衡,导致晶花结构变色、石化过程中断,这种污染“不可逆”。2025年4月中旬,该洞穴因科研价值极高被硬性封闭,但据涉事女子称,她在政府招商允许下已四次进入考察,显然是政府管理特权化思想在作祟。
本应作为科学研究的地质遗产,却任由招商团队当做游玩项目,打着“开发前采”的名义,且在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赤脚踏入,折射出道真县相关部门开发建设的短视思维。以破坏上亿年的珍贵遗产为代价换来的招商引资,可能会获得一时的经济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失,却难以用金钱衡量。
奥陶纪晶花池是难得一见的地质奇观,更是人类共同的自然遗产,能不能直接开发,还需要进行科学评估。道真县政府在未建立保护体系前,就急于招商开发,一方面暴露其对于“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价值的无知,另一方面,“如此”招商,将经济利益置于生态保护之上,实为错误发展观的表现。
生态保护是经济建设的红线,容不得半点功利心,政府部门应在开发建设中,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让这些珍贵遗产代代相传!
来源:黄河新闻网
编辑:贾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