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碗福建”福味来!带你沿着铁路吃遍全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7:55:00    

当高铁驶进福建境内

窗外的风景如同山水画卷一般

一幕幕闪过车窗

青山绿水,金沙碧海

如今的福建

以食为函,以山为门,以海为帘

迎接着八方游客

图源:绿都三明

毫无疑问,福建美食是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福建省内的不同城市都有独特的风味,每一道美食都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代表。

闽菜之王佛跳墙,一坛里装着由几十种山珍海味烹饪而成的佳肴,品尝之,福满满。营养丰富,延年益寿,甚至出现在外宾访华的国宴上,可见其地位之高。

图源:@遇见福州

店铺推荐

店名:聚春园酒楼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斗东路1号

对于许多福州人来说,鱼丸的记忆始于“叮当叮当”的碗勺撞击声,听到这有节奏的敲击声,人们便知是推着自行车的鱼丸小贩来了。小贩大铁勺轻轻一搅,鲜美的鱼丸冒着香气,让孩子们馋到流口水。

图源:@福州吃货团

店铺推荐

店名:福信鱼丸

地址:福州市台江区交通路口

在福州,捞化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美食。一日三餐都可品尝,已经深入到了福州人的日常生活中。将万千食料汇于一碗,各种食材的鲜味不仅没有在汤里“打架”,反而产生了1+1>2的效果。这也正应了福州人“海纳百川”的精神。

图源:@知了LOOK

店铺推荐

店名:福屿伟榕捞化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福二路

沙茶面因独特口味和文化底蕴,让人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感受到福建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召。如果您想品尝正宗的福建沙茶面,不妨前往当地的餐馆或小摊位尝试一下。在那里,您可以领略到福建深厚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店铺推荐

店名:友生沙茶面

地址:厦门市厦禾路(营平菜市场入口处靠近开元路)

鲜藏五味中,一粥走天下。一碗地道的鸭肉粥,不仅仅是一道民间美食,更是匠心独用的繁复下,对味觉大道至简的领悟。

店铺推荐

店名:浮屿大同鸭肉粥

地址:厦门小学路31号18-1

蚵仔煎鲜美的汁水从爽口番薯糊的包裹中流淌出来,甜中带咸的口味裹挟热气直逼味蕾。饱满的蚵仔、香气扑鼻的鸡蛋和浓郁的番薯糊及酱料,汇成一道美味的蚵仔煎,成为闽南当地的明星小吃。

以上图源:@厦门文旅

店铺推荐

店名:小眼睛大排档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中路7号

漳州人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逢年过节时阿嬷做的五香卷。口感酥脆、鲜香可口,再佐以甜辣酱,是无数漳州男女老少记忆中的古早味。

店铺推荐

店名:新行头五香

地址:漳州市石码长途汽车站斜对面

漳州猫仔粥料多味美,在漳州人眼里,不够完美的海鲜都不配下粥,只有真正的鲜味,才能不加掩饰地炖煮。一锅猫仔粥出炉,那绝对是香飘满屋,而且米粒嚼之绵软,粥汤饮之鲜爽,不止是人,估计连猫也忍不住想尝。

店铺推荐

店名:中医院路顶猫仔粥

地址:漳州市铜陵镇苏峰一路

漳州四果汤已有百年历史,是福建闽南一带非常出名的特色小吃,具有祛暑降温的作用,因而在夏季备受人们喜爱。每至炎夏,或是街边小摊,或是老字号店铺,人们总是喜欢适时地叫上一碗四果汤,消却炎炎夏日的闷热。

以上图源:@漳州文旅

店铺推荐

店名:小洪四果汤

地址:芗城区新华西商业街南10幢5号店

每一个来到泉州的人,只有吃过一碗地道的面线糊,才算真正来过。而闽南人也是如此,叫人牵肠挂肚的面线糊,被深刻印在了心里 ,是忘不了的家乡记忆,是厝里的味道……

店铺推荐

店名:大怣面线糊

地址:泉州市晋江泉安中路540号

泉州的烧肉粽是属于整个春夏秋冬的,并不囿于端午的时令,肉粽里包裹着众多食材,山珍与海味在此间交融。有时候会觉得,泉州的粽子也如这个城市一般,虽然不大,却能包罗万象。

店铺推荐

店名:侯阿婆肉粽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东街59号

泉州是姜母鸭发源地,走在车水马龙的涂门街道上,老洋楼与旧巷间透着丝丝老泉州的古韵,狭窄的小巷子里夹杂着叫卖声、摩托车的嘟嘟声,大老远就能闻到姜母鸭的香味。

以上图源:@微泉州

店铺推荐

店名:斯丹姜母鸭

地址:鲤中街道涂门街100号

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沙县小吃,包含着沙县人敢闯敢拼的精神,蕴含着沙县人创新创造的思维。从古至今,沙县小吃在历史中前进,一些小吃的制作方法甚至保留着原始特点,堪称古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

拌面扁肉这对经典的“早餐搭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拌面散发着花生酱的香,扁肉圆滚滚的身躯在清汤里打滚。来到福建三明,不妨来试试地道的沙县小吃吧。

以上图源:@空间摄影瓜洁photo

在福建沙县,一只开膛破肚的鸭变成板鸭,一般要经过20天的洗礼,才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其间,要用到好环境、村民们勤劳的双手和所有人对美味持之以恒的执着。

图源:@影食记

店铺推荐

店名:李记小吃

地址:三明市沙县小吃文化城内

在莆仙方言中,“面”与“命”谐音,莆田卤面更被莆田人寄予长命百岁的祈愿,夹起一筷尝一口,鲜润而清新,丰富而纯朴。由内到外都香软且柔韧,仿佛汇聚了人间精华,这便是卤面的魅力。

店铺推荐

店名:蒲味汇卤面

地址:莆田市城厢区荔城南大道695号

炝肉是福建莆田民间特有的传统名肴。莆田炝肉爽口不粘牙,嫩滑而不腻,鲜美多汁,营养丰富,撒一点香菜葱花,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店铺推荐

店名:天久王炝肉

地址:莆田市八二一南街316号天九湾

莆田山清水秀,木兰溪灌溉着土地,所产的优质大米经过十几道程序的慢工细活,成就一种“细如丝、色微黄、富韧性、耐储藏、便携带、易煮熟、食便利”的米粉——兴化粉

以上图源:@莆田文旅

店铺推荐

店名:阿昌豆浆炒

地址:莆田市建设路78号

“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这句流传在岚谷民间的谚语,体现出了当地对于食鹅的热爱。武夷熏鹅的制作技艺,在经历了几代人补充和完善后,成为了武夷山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店铺推荐

店名:蓝师傅熏鹅店

地址:南平市公园大下坡坡尾

要说南平最具代表性的粉面类美食,莫过于紫溪粉了。这种粉入口Q弹爽滑,汤头浓郁中还带有清香,口感更为筋道柔韧,吃着很过瘾。紫溪粉之所以出名,不在于烹饪技巧或是口感出众,而是源于当地独特的紫溪粉干制作工艺,这才是无法复制的灵魂。

店铺推荐

店名:老闽北紫溪粉

地址:南平市太平二路10号

在新的时代下,一些古老美食的手艺已渐渐失传,或多或少地缺少着儿时之味,然而总有那么一个地方始终未变过。在一代代的传承下,传承人如匠者一般的坚守,制作出了游浆豆腐

以上图源:@南平文旅

店铺推荐

店名:和平古镇

地址: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镇政府附近

靠山吃山,是龙岩味道的本色,单说早餐就有“一顿吃下一头牛”的吃法。龙岩连城的涮九品,选取“倒地牛”的九个精华部位作为食材,意喻一台戏中的旦、花、丑等九种角色,听上去极具传统色彩。

图源:@连城文旅

店铺推荐

店名:味思美餐厅

地址:龙岩连城县新泉镇新泉小学对面

客家的各种“粄”叫人眼花缭乱,其中最有“吃货缘”的大概就是簸箕粄了。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节日,大街小巷总能觅见它的踪影。一道有温度、有温情、更带有农村生活气息的簸箕粄,蕴藏着客家生活的家长里短、人情世故。

店铺推荐

店名:北环客家簸箕粄

地址:龙岩市新罗区北环西路59号附近

牛肉兜汤是龙岩人不可缺少的美食,汤品醇厚香滑,浓稠的汤汁是兜汤里最突出的特色,入口顺滑清甜。深褐色的牛肉藏在黄色的蛋花底下,随意舀起一勺都能被满满的牛肉占据,这便是永定正宗的牛肉兜汤啦!

以上图源:@龙岩吃货团

店铺推荐

店名:富健彩春牛肉兜汤粉

地址:龙岩市新罗区博爱医院斜对面

从纽约的灯红酒绿,到北京的胡同里巷,有福鼎人的地方,就有一碗喷香的福鼎肉片。不少在外打拼的福鼎人,回乡的头一件事就是奔向街头巷尾,找寻那百转千回的舌尖美味。

店铺推荐

店名:肉片阿公

地址:宁德福鼎市延中路与延河路交叉口东南120米

有这么一种鱼,它没什么刺、没什么腥味,还自带鲜甜和金色的外表,从许多鱼类中脱颖而出,它就是大黄鱼。与东海比邻的闽东地区,拥有着世界级的天然深水港。福建宁德的大黄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因此,宁德被誉为“大黄鱼之乡”。从海港到厨房,有大黄鱼的宁德之旅绝不单调。

店铺推荐

店名:舌尖上de海鲜馆

地址:宁德霞浦县太康路610号

福安炖罐汇聚了50多种炖罐食材,口味多到超乎你的想象。小肠汤清热解毒,花生玉竹猪肺汤清肺止咳,花生猪尾汤滋阴补肾,天麻炖猪脑益智补脑……每个小罐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神奇功效”。

以上图源:@宁德文旅

店铺推荐

店名:天恒小肠面馆

地址:宁德福安棠兴路与新华中路交叉口北140米

“时来运转,又称咸米时,这个只有在平潭才有的美食,当地人都喜欢称它为“时来运转”,即时机来了,运气就有了好转。这个有着吉祥名字的小吃,受到了平潭世世代代居民的喜欢。

图源:小红书@对啊就是爱吃

店铺推荐

店名:十三妹咸米时店

地址:平潭综合实验区潭城南路

“天长地久是与“时来运转”齐名的一种小吃,平潭人称它为饺子,它的食材虽然没有“时来运转”丰富,但它的口感却跟“时来运转”一样美味。入油锅炸熟,色泽鲜黄,香甜可口。

图源:小红书@听海

八珍炒糕又称焖蛋、挑薯粉,八珍炒糕是平潭传统名菜,吃起来有地瓜黏稠的Q感,又带着海鲜的鲜美,令人一吃就难以忘怀。经温火搅炒后,新鲜出锅的八珍炒糕其色晶莹似玛瑙,一口咬下去爽滑嫩软,清香可口。

图源:小红书@杜杜大女王

店铺推荐

店名:海坛特色小吃·只做平潭特色菜

地址:福州市平潭县龙华路150号

福建市市通高铁,就像是一条灵动的彩带,串联起了这些独特的城市风味。我们欢迎你来福建,开启一场充实而美味的旅程。

图源:@空间摄影瓜洁photo

来源: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