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去医院看了医生才知道,困扰我多日的疼痛竟然是药物的副作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18:13:00    

最近这段日子,我仿佛陷入了一个痛苦的泥沼,被腿疼折磨得苦不堪言。说 “夜不成寐” 或许有点夸张,但这疼痛确实让我的睡眠质量一落千丈。每天晚上,即便吃了药,我也只能勉强睡上三四个小时。

自第二次出院没几天,各种不适就像约好了似的,一股脑儿地找上门来。起初,是右骶骨部位隐隐作痛,那种疼痛就像一只小虫子,在骨头缝里轻轻啃噬,虽不算剧痛,却也让人难以忽视。本以为忍一忍就会过去,可没想到,这疼痛竟像是长了腿,没几天就流窜到了胯骨处,而且愈发嚣张,顺着大腿一路向下,直抵小腿,所到之处,都被疼痛 “占领”。

因为这恼人的疼痛,我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吃饭时,心思全在疼痛上,饭菜也变得索然无味;夜晚来临,躺在床上,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翻来覆去,侧躺,疼得厉害;平躺,依旧难以缓解。吃了医生开的助眠药,可那疼痛却像个顽固的 “小恶魔”,硬是不让我好好入睡,往往睡不了个把小时,就又把我从睡梦中疼醒,睁眼望着黑漆漆的房间,满心都是无奈和疲惫。

一开始,我以为是椎间盘出了问题,引发了坐骨神经疼。想着去按摩或许能缓解,可一想到自己正在吃双抗药,身上轻轻一碰就是一片青紫,哪还敢去按摩啊。要是真去了,我恐怕真得变成一个 “紫萝卜” 了。没办法,只能寄希望于膏药。我先是贴了黑膏药,满心期待能减轻疼痛,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于是又换成止痛贴膏,两种膏药轮换着用,本以为能 “制服” 疼痛,可右腿的疼痛刚消停点,它却又跑到了左腿上 “捣乱”。我只好又在左腿上贴满膏药,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膏药贴了不少,疼痛却丝毫没有要放过我的意思,左边疼完右边疼,有时候甚至左右一起疼,让我苦不堪言。

昨夜里,疼痛再次 “卷土重来”,而且比以往更猛烈。我在床上辗转反侧,吃了药也无济于事,零点了还清醒得很,好不容易迷迷糊糊睡着了,凌晨四点又被疼醒,之后就再也无法入睡。好不容易熬到起床,起身时还头晕得厉害,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仿佛被一层迷雾笼罩。

实在没办法了,今天上午,我只能让老公帮忙陪着小孙子,自己拖着疲惫的身体,再次前往医院找医生。回想起上次脑梗住院,头晕就是主要症状之一,这让我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愈发觉得今天必须得去医院弄个明白。

早上,我先来到儿子家,强打起精神,为一家人准备好早饭。看着小孙子可爱的模样,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一些。照顾小孙子洗漱完毕,等老公和小孙子开始吃饭,我便匆匆出门,朝着医院赶去。

今天坐门诊的,恰好是我住院时的主治医生,看到熟悉的面孔,我心里稍稍踏实了一些。我赶忙向医生诉说自己的症状,不仅是腿疼,最近还老是恶心、胃胀,一点食欲都没有,整个人也提不起精神。医生听完,神色专注,一边仔细询问我的情况,一边迅速在纸上写下一张张化验单和检查单,让我去化验肝功、肾功、血糖、血脂,还安排我做 CT 检查腰椎。

整个上午,我就在医院的各个科室间穿梭,排队、检查,心里满是焦急和不安,只盼着能快点找到疼痛的根源。下午,所有的化验结果终于都出来了,我拿着一叠单子,再次找到医生。医生接过单子,目光在上面快速扫过,随后神情笃定地告诉我:根据检查结果推断,我这些症状应该是药物的副作用所致。

我这才想起,自己现在还在吃着三种药:氯吡格雷(波立维)、阿托伐他汀(立普妥)、丁苯酞(恩必普)。出院时医生叮嘱过,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要长期吃,丁苯酞吃三个月,阿司匹林肠溶片出院 28 天后就不用吃了。可如今,这药物的副作用却让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医生接着解释说,这三种药都是进口药的原研药,经过了二三十年的临床应用,药效比国产的仿制药要好,而且副作用基本都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使用起来效果有保障,也相对放心。但因为我的转氨酶升高了,医生建议我把家里剩下的丁苯酞吃完就可以停了。我看了看,家里还有一瓶多,大概能吃到月底。

对于他汀类药物,医生明确表示我必须得吃,因为我的胆固醇虽然现在降下来了,但不能停药,否则很可能会反弹。医生还建议我可以换一款叫瑞舒伐他汀的药,同样是进口原研药,可医院里没有,需要自己去药店购买,而且还不能走医保统筹。医生无奈地说,以后医院不能给开进口药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仅如此,氯吡格雷以后也不能从医院开了。

今天这一趟医院,只做了检查,却没能开到药,因为所有的进口药医院都不再提供。医生说,如果我想在医院开药,他只能给开国产仿制药。这可让我犯了难,到底要不要换成国产仿制药呢?我在心里反复权衡,却始终下不了决心。一方面,担心仿制药的效果不如进口药,怕影响治疗;另一方面,又怕仿制药的副作用比进口药更大,到时候身体更遭罪。其实,上次在药店买丁苯酞时我就发现,这药全自费,不能走门诊统筹,一瓶 60 粒的药要两百多,只能吃十天,这经济压力也不小啊。如今面临换药的抉择,我真的有些彷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