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5:00:00
在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蓝天的壮丽图景中,沈阳昌兴复材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阳昌兴复材)以自主创新铸就的“轻量化骨骼”,托举其“轻装上阵”。作为航空复合材料的隐形冠军,这家企业凭借核心技术突破,不仅助力C919实现“减重”,更在航空强国征程中书写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篇章。
《沈阳日报》2025年4月21日1版
创新驱动:
破解关键技术难题
复合材料被誉为现代航空工业的“骨骼”,其强度与轻量化的完美结合,是飞机性能跃升的核心要素。然而,其制造工艺复杂,一度依赖进口设备与手工铺贴技术,成为国产大飞机的研制瓶颈。沈阳昌兴复材迎难而上,自主研发“热隔膜成型设备”,将原本需手工铺贴60层的复合材料,通过自动化铺放与一次性成型工艺,实现精度与效率双突破。
“过去生产一个零件需多次铆接,如今一次固化成型,重量减轻,强度却提升。”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池炳辉指着C919后机身壁板介绍,这项技术不仅填补国内空白,更让中国航空制造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勇担使命:
挺起国产大飞机的“钢筋铁骨”
从C919垂尾壁板到APU舱门,沈阳昌兴复材的产品已覆盖国产大飞机多个关键部件。
走进企业车间,国际领先的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厚度仅0.1毫米的碳纤维预浸料被精准铺叠,为飞机编织“钢筋铁骨”。凭借硬核实力,企业不仅成为中国商飞的核心供应商,更拿下波音、空客等国际巨头的订单,将“沈阳制造”嵌入全球航空产业链。“我们承担的不只是零件生产,更是国家赋予的使命。”总经理马成文语气坚定。
再落重子:
锻造航空强国“新引擎”
面对全球航空复材市场的万亿蓝海,沈阳昌兴复材再落重子:投资9.2亿元的新厂区已经开工,130台套国际尖端设备将打造全链条智能化生产线。到2026年,这里不仅可满足C919量产需求,还将为更先进的C929宽体客机提供“下一代复材解决方案”。
“新产能释放后,能够带动上下游千亿产业集群。”马成文表示,企业正以“国家队”的担当,推动东北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中国航空工业“弯道超车”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手记】
从“工业锈带”到“创新走廊”,沈阳昌兴复材的崛起,是新时代东北振兴的生动缩影。在国产大飞机腾飞的轨迹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材料的革新,更是一代科技工作者以匠心铸重器、以创新挺脊梁的报国情怀。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最铿锵的足音。
沈报全媒体记者:黄超
编辑:时海波
责任编辑:肖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