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崖壁燕出巢 江畔树相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9:55:00    

新媒体海报

湖北日报2025年3月底先后刊发了两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报道:3月23日1版头条《在长江大保护“立规之地”,罕见淡色崖沙燕聚群繁殖 宜昌猇亭一工地停工守护雏燕出巢》、3月30日1版《烟火作伴 我不孤独——襄州,一棵楝树的江畔告白》。

两篇报道,前者写保护动物——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淡色崖沙燕。为静候雏燕出巢,暂停施工,宁愿每天损失数十万元。后者写保护植物——一棵野生楝树。为保留这棵并不名贵的树,宁愿绕开施工,多花钱,也要留下周围居民的历史记忆,保护好汉江边活的生态坐标。

前者是消息,后者是拟人化的通讯,虽然体裁不同,但都通过具体、生动、典型的事例宣传环保,展示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后的可喜成效。

两篇报道都以小见大,折射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主题。前者讲述罕见鸟类繁殖,后者聚焦江畔一棵树,分别从雏燕出巢、楝树告白的微观视角,讲述生态故事,展示长江大保护战略,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

主题建构巧妙,以矛盾、冲突构成反差。暂停施工与守护雏燕,绕开施工与独树不孤,都形成强烈对比。前者,静护雏燕出巢;后者,楝树不再孤独,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跃然纸上。

特别是第二篇报道,采用拟人化手法,以第一人称自述,灵动鲜活,妙趣横生。一棵孤独野楝树,江边网红打卡地;摇身一变传佳话,生态文明显成效。

楝树深情告白,通过树木的视角,观察人间烟火,形成自然与文明的对话,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是人与自然的深情互动,让独立江畔的楝树在人间烟火中感到不孤独。通讯行文一波三折,富有故事性——

首先,介绍楝树的身世,年满六旬,生在江岸,斜倚江水,孤独无伴,每日只能与粼粼波光私语。

然后,“一江两河”项目开工了,楝树不由得“颤抖”,担心被连根铲除,了结此生。

接着,讲述人们的争执:对楝树,是毁,还是留?“它见证了江河水位变迁,是活的生态坐标啊。”

最后,做出正确决定,多花几万元,多绕一段路,保留这棵树,让市民在自然中诗意地栖居。

报道以楝树的告白结尾,描绘了一幅人水相亲的自然画卷。

《烟火作伴 我不孤独》视角巧妙,语言生动,多处冲突,多重对比,过程波折,结局完美。一棵有想象力、生命力的楝树,让报道富有吸引力、感染力,令人过目难忘,久久回味。

武汉市 刘鸿见

网友 八棵杨云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