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2:17:00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邵善波】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初宣布的全球关税政策,影响之广泛及深刻程度,远远超乎大家原来的估计。尽管这场冲击令全球股票市场——包括华尔街——全面大跌,但并没有影响特朗普坚定推行政策的意志,虽然对这些政策的做法及最终目的众说纷纭,包括他自己说的,也不能作准。
中国对美国的举措作出迅速回应,对美国进口货品加征同样的34%关税,特朗普也迅速反攻,对中国的关税再加50%,达104%,后来又加到125%、145%,这意味着中美双边的商品贸易活动,应该差不多完全停顿了,一场激烈的贸易战已经展开。
环顾全球各国对美国这次关税战的反应,大家都在计算自己在这次贸易大战中面对的情况,估计对自己的影响及谋求出路,作出的回应措施各式其适,从彻底投降到对等反击都有,这是可以理解的,至于效果如何,仍待观察。
但美国这次掀起的并不单是一场“贸易战”,更不只是一场“关税战”,对这次美国针对全球贸易大战的基本性质,我们需要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才能正确面对以及有效应对现在的局面,最终达到胜局。
对于特朗普而言,关税只是一个手段。ABC News
对特朗普而言,关税只是一种手段、一个工具、更是一支大棒,用来逼对手交出自己要的东西。批评他的关税计算方法没有理论根据,完全是没有找到问题的重点。这些标准有没有道理并不重要,只要它们能大概反映美国与相关国家的贸易不平衡状态,定出针对他们的关税,对特朗普而言就可以了。
况且,特朗普加关税的手段,并不一定用在经济、贸易事务上,从他以加关税来逼中南美洲一些国家接收美国送去的非法入境者,就可以看到特朗普对关税的态度。除此之外,从处理TikTok去留问题,到逼台积电到美国设厂,再到阻止毒品流入美国等非贸易问题上,特朗普也用上了关税的手段。
平衡贸易亦不是美国掀起这次斗争的真正目标,不然,欧盟及一些国家提出相互零关税的反建议,就应该马上获得特朗普的欢迎,更不要说香港这个零关税的自由贸易港,也被纳入美国10%关税的对象。平衡贸易、对等关税只是美国的说法,从行为上来看,这并不是特朗普的目的。
在这场斗争中,贸易只是其中一个战场,是开战的首条战线。贸易、经济问题,很可能不是美国的最终目标,起码一定不是唯一的目标。特朗普总统及他的主要有关官员,已明确表示当前推出的这些举措,是他们使“美国再次伟大”(MAGA)的一个主要政策。要使“美国再次伟大”,绝对不只是令美国的贸易赤字消失、出入口平衡这么简单,最终目的甚至可能与此无关。
美国投资者、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日前发文指出当前全球危机的本质,远非关税或贸易平衡,而是全球——主要是与美国有关——的三大秩序:货币、政治和地缘政治秩序的系统性崩解。特朗普所做的,不过是这一大局中引申出的众多结果之一。他认为大多数人忽视了促使特朗普当选总统,并催生他出台这些关税政策的底层逻辑,忽略了驱动这一切(包括关税)背后更为根本的五种力量,这些力量包括:
1.货币/经济秩序崩塌;
全球债务存量过高、增速过快,导致债务失衡,现有资本市场和经济体过分依赖这种不可持续的债务规模。这种不可持续源于美国过度依赖借贷,深陷债务驱动型消费;
2.美国国内政治秩序崩塌;
美国国内问题严重,无论是教育、机会、生产力、收入财富及价值观的鸿沟越来越大,现有政治体制及生态已无力处理。在“赢者通吃”式选举制度下,美国目前右翼民粹与左翼民粹的激烈斗争,使原本制度所依赖的妥协与法治变得不可能、不可行,制度因此动摇。
3.国际地缘政治秩序崩塌;
美国主导的单极霸权时代终结,其建立的多边合作体系正被“强权即规则”的单边主义取代。美国虽然仍是最大强国,但已转向“美国优先”策略,通过贸易战、科技战、局部军事冲突等,企图重塑国际格局。
4.五个因素中的最后两个是是自然灾害(干旱、洪水、疫情)冲击加剧,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造成的影响,暂不在这里讨论。
达利欧提出面对当前的情况,应从事情的根本原因去寻求解说的意见,是值得重视的。过分注意关税等吸睛事件,会忽视那些驱动表面事件的深层力量,误判事件对根本趋势的影响,导致我们不能把握未来发展路径,这些提点都非常正确及重要。
但我们也不能忘了,达利欧是金融界顶级投资人,又是一个美国人,他的观点当然有所偏颇。例如,他将美国货币/经济秩序的崩溃,也挂在中国的头上(过分倚靠出口),具体问题表现为:
1.债务问题主要是美国的内部问题,这与地缘政治的崩溃,有什么关系?
2.同样,美国内部的分裂及各种问题,与地缘政治的变化,又有什么关系?
达利欧当然明白国家内政与外交的关系,他提出要参考历史的经验,面对严峻情况时,美国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如:暂停对“敌国”偿债、管制资本,防外流、引入特别税种等,这些曾被视作不可想象的手段,都有可能出现。
这些对策或类似的做法,特朗普的幕僚都曾经以不同的形式提出过。比如近期官员提出,中国企业要在美国退市的可能性,以及迫使美国国债持有者将债券转换为低利率的百年期债券等建议。甚至拿出清朝《辛丑条约》的遗留债务,作为没收我们手中美国国债的借口。达利欧指出,特朗普这么做,最后可能引致的是“大萧条、内战、世界大战,继而催生新秩序”。听起来可能是危言耸听,但这一凭历史经验引申出来的推测,不能轻视。
特朗普当前做的,不亚于一场革命,虽然他并没有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这样的定性。有别于民主党及很多美国人,特朗普反映的是美国一部分精英阶层的想法。他们认为美国正面临一个重大的国家危机,这体现在“双赤”,即美国庞大及近乎失控的对外贸易赤字,及政府公共财政的赤字,这种情况不可能持续,如果不处理美国就会崩溃,当权者必须采取果断及重大的行动。即便是许多对特朗普当前政策持不同意见的人士,也认同这一基本分析。
特朗普打出的“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口号,实质是指要优先照顾美国的利益。他认为美国在外铺的摊子已经太大,负担过重,一定要收缩,要首先处理自己的问题,然后再出发。同样,“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有个潜在的,但很多美国人不愿意接受、承认的前提,就是美国目前已经不再伟(强)大,内外的结构性问题很多。这是美国统治阶层中很多人不愿面对及承认的事实,与民主党一直高唱“美国的经济很好”有天地之别。特朗普得以当选回朝,反映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并不认同民主党的这个调子,虽然他们对美国的核心问题及特朗普一帮人的解决办法,并不完全了解或支持。
特朗普一帮人对美国情况的论述,围绕在美元汇价过高,不利于出口,几十年来掏空了美国的制造业,更令美国政府赤字年年高企,负债庞大,每年政府的利息开支已超过国防开支,这虽然是一个没有什么理论或科学根据的指标,但这一基于历史经验形成的指标,足以唤醒不少美国统治阶层中的人。
特朗普在“解放日”宣布关税政策后,美债市场遭受剧烈抛售
俄乌三年的战事经历,对美国也是一个警号。一个只是地区性的代理人战争,就显突了美国制造业被掏空的困局,连顶尖的行业如军工生产,也出现了严重的短板问题,如果要应付台湾海峡可能出现的冲突事件——这被认为是全球最危险的区域,目前的美国是完全没有办法的。而作为全球的老大哥,美国对此是不可接受的。恢复美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用任何手段推动工业回流,是特朗普政府在台面上的目标。使美国再次强大、雄霸及领导全球,才是特朗普及其领导团队和支持者的最终目标。
但这可能不是美国统治阶层的共识,不少美国人认为,起码在一段时间内,制造业重回美国是不可能的事。更深层次的不同意见,是部分人认为,只要在金融、科技、军事及政治(包括意识形态、及价值观)上领导世界,就可以维持过去八十多年来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但持这一论点的人和党派,在美国去年的选举中就败落了。
几十年的全球化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对美国不利。前香港特首董建华曾说过,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及美国,使到一方得到价廉物美的产品,另外一方又有对方需要的大量就业——这一情况目前并没有改变,但其附带出现的效果,美国已不能接受。
贸易自由的发展,加上美国自身内部的结构性问题,使美国的制造业空洞化,中产阶级生活水平退化,贫富两极差距加大,社会矛盾越来越严重,在全球的影响力日渐退化。全球化对美国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美国未能应对这一情况,当然有达利欧指出的内部体制问题,特朗普虽然在公开场合将责任全部推到中国身上,但他也不会否认美国自己内部的问题。
特朗普开展的,是一场美国版“救亡运动”。他的幕僚已多次强调,美国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美国再次伟大”、“美国优先”是号召群众加入战斗、支持政府的口号。在这种氛围下,真正的危险在于斗争可能会蔓延至政治甚至军事领域。因为,要建立和维持霸主地位,不是单靠经济和贸易手段就可以达到的。全球贸易关系的背后,从来就有政治和军事的因素。
作为结语,我引用了一位朋友最近分享的情况,表面上与当前的争议无关,但其实是整个问题的一部分。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将全面对接东盟十国和中东六国,这意味着全球38%的贸易额将绕过以美元为主的SWIFT系统,直接进入“数字人民币时刻”。
这场被《经济学人》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2.0前哨战”的金融博弈,正用区块链(block chain)技术改写全球经济的底层代码。当SWIFT系统还在苦苦挣扎跨境支付3-5天的延时,中国研发的数字货币桥梁已将清算速度压缩至7秒。
在香港与阿布扎比的首次测试中,一家企业通过数字人民币向中东供应商付款,资金不再经过6家中介银行,而是通过分布式账本实时到账,手续费下降98%。这种‘闪电支付’能力,让以美元为主导的传统清算体系瞬间显得笨拙。
更让西方闻风丧胆的,是中国数字货币的技术护城河。数字人民币所采用的区块链技术,不仅让交易可追溯,还能自动执行反洗钱规则。在中国/印尼‘两国双园’项目中,兴业银行利用数字人民币完成首笔跨境支付,从订单确认到资金到账仅用了8秒,比传统方式效率提升了100倍。
这一技术优势,让全球23家央行积极加入数字货币桥梁测试,其中中东能源贸易商的结算成本降低了75%。这场技术革命的深层影响在于金融主权的重构。当美国试图用SWIFT制裁伊朗时,中国已经在东南亚构建了人民币支付的闭环。数据显示,2024年东盟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5.8万亿元,较2021年增长120%。马来西亚、新加坡等6国已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泰国完成首笔以数字人民币进行的石油结算。
这波‘去美元化’让国际清算银行惊呼:‘中国正在定义数字货币时代的游戏规则’。但真正让世界震惊的是中国的战略布局。数字人民币不仅是支付工具,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技术载体。在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项目中,数字人民币与北斗导航、量子通信深度融合,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当欧洲车企利用数字人民币结算北极航线货运时,中国正利用区块链技术将贸易效率提高400%。
这种虚实结合的策略让美元霸权首次感受到系统性威胁。如今,全球87%的国家已经完成数字人民币体系的适配,跨境支付规模超过1.2万亿美元。当美国还在争论数字货币是否威胁到美元的地位时,中国已经悄然构建了覆盖200个国家的数字支付网络。这场无声的金融革命,不仅关乎货币主权,更决定了谁能掌控未来全球经济的命脉!这是个很大的新闻,意味着大规模的去美元化,可以彻底重新设定世界。”
欢迎莅临“未来勇敢新世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